央廣網北京11月18日消息(記者陳銳海)目前,北京市已正式進入供暖期。在今年秋冬季北方地區(qū)大氣擴散條件相比往年不利的情況下,北京能否清潔采暖、保障群眾溫暖過冬與藍天并重,又成為社會關注的問題。

  記者從北京市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局獲悉,截至2018年底,北京全市平原地區(qū)已基本實現“無煤化”、全市燃煤鍋爐基本實現“清零”,電力、燃氣等清潔優(yōu)質能源使用量占比超過96%。下一步,北京將鞏固減煤成果,既保障群眾溫暖過冬,又促進空氣質量持續(xù)改善。

  據北京市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局介紹,過去20多年間,北京市采取由城區(qū)向遠郊區(qū)逐漸推進的思路,聚焦燃煤消費主要領域,從電力、工業(yè)、供暖、居民消費等方面,分階段、有側重不斷推進壓減燃煤工作。燃煤消費量從峰值的3000余萬噸降至2018年的400萬噸以內,累計減少87%。

  與燃煤直接相關的大氣污染物為二氧化硫,煤改清潔能源之后,北京市二氧化硫濃度如何?北京市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局提供的數據顯示,北京二氧化硫年均濃度已從1998年的120微克/立方米,降低到2018年的6微克/立方米,2019年截至10月,二氧化硫已進一步降至4微克/立方米。此外,今年前三季度,全市PM2.5平均濃度為42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10.6%;空氣質量達標天數165天,占比為60.4%;空氣重污染天數共3天,同比減少5天,空氣質量明顯改善。

  北京市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局表示,下一步,北京市各相關部門將鞏固壓減燃煤成果,圍繞提升電力、燃氣供應保障能力,完善設備維修維護機制加強政策落實等方面,讓居民使得住、用得起、燒得暖,同時促進全市空氣質量繼續(xù)改善。